在保护区的筹建过程中,就开始开展野生动物的生态监测。红外触发照相技术是针对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的重要监测的手段之一。
近日,“大熊猫野外吃羚牛尸体”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对此,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四川项目负责人赵鹏介绍说,获得这个证据的过程实际上并非偶然,TNC正与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一起推动在老河沟林区建立一个由社会公益资金支持的新型保护区,其主要的保护对象之一便是大熊猫。探索新的保护模式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社会公益资金,将仍有大熊猫及其他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通过社会多方的力量保护起来。在保护区的筹建过程中,就开始开展野生动物的生态监测。
红外触发照相技术是针对大中型兽类和地栖型鸟类的重要监测的手段之一。2011年4月,在TNC的推动和资助下,由北京大学王大军和李晟博士领导的专家组与平武县森林保护协会一起在该林区设计了红外相机监测的整体方案,共布设了48个调查位点。此次捕捉到大熊猫野外吃羚牛尸体画面的是编号为LHG-21的红外相机。它记录了从11月8日晚11:04到第二天凌晨5:36,这只熊猫从容玩耍,并将一具牛羚尸体吃得只剩下了骨架。
红外相机拍下了600多张照片,记录了整个过程。王大军博士指出,在这次监测的结果里出现一系列大熊猫“吃肉”的照片,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网上的热炒。事实上,大熊猫本身的分类地位就处于“食肉目”,他们的祖先一度主要以肉食为生,至今他们的消化系统的结构仍然是适应于肉食的。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当中,大熊猫到现在成为了靠竹子为生的“草食性”动物,这个过程是个很长的故事。现在无论在动物园还是在野外,它们仍然会时而吃些肉食,其频率取决于肉类食物可以获得的频率。他说,在野外研究中,大熊猫个体取食动物的尸体是经常可以被观察到的现象,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肉类食物对它们生存的重要程度。
这次在老河沟林区拍摄到的大熊猫取食羚牛尸体的照片,记录到一只大熊猫在这只羚牛尸体边上连续取食6个小时的过程。这是至今关于大熊猫在野生情况下取食动物尸体的不多的影像证据之一。据悉,负责老河沟林区红外相机布设设计和实施的人员是平武县森林保护协会的邵良鲲,他于2011年11月在野外发现这只死后不久的羚牛尸体,就在旁边专门布设了一台设备,以期了解这个区域的食肉动物的分布状况,最终获得了这一系列珍贵的图像信息。
王大军介绍,红外触发照相技术将在这个保护区的生态监测中长期应用,同时,专家组还将运用其他技术手段全面收集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信息,评价其动态。关于大熊猫“吃肉”这个课题,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从物种演化和环境适应的方面深入研究,来回答更多的科学问题。平武县森林保护协会会长陈佑平全程参与了这个公益型保护区的筹建,他说,这次发现并非偶然,运用红外相机获得这些重要资料图片,也是吸收了四川西部多个保护区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经过动物行为学的分析和鉴别,合理布设监控点才实现的,所获得的信息还包括熊猫母子一起觅食等等。.blkComment p a:link{text-decoration:none}.blkComment p a:hover{text-decoration:underline}.icon_sina, .icon_msn, .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 -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 -25px -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40px -50px;}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本文来源:星空app-www.9588114.net